齿圈锻件图纸设计要点总结
齿圈锻件图纸设计需兼顾锻造工艺性、齿形精度及后续加工要求,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:
1. 核心要素标注
① 基本尺寸与公差
径向尺寸
外径(OD)、内径(ID)、齿顶圆直径、齿根圆直径,公差按GB/T 10095-2008(如齿圈外径IT7-IT8级)。
齿形参数:模数(m)、齿数(z)、压力角(20°)、螺旋角(β)需明确标注,未淬火齿坯留磨量(0.3-0.5mm)。
轴向尺寸
齿宽(标注对称度公差)、端面跳动(≤0.05mm/m),凸台/止口配合尺寸(如H7/h6)。
② 基准体系
双基准原则:
径向基准:以内孔或外圆为基准(标注圆度≤0.02mm)。
轴向基准:以端面或齿宽中心面为基准(标注垂直度≤0.03mm)。
2. 锻造工艺性设计
① 分模与余量
分模线位置:优先选择齿顶圆平面或端面,避免通过齿槽(防止飞边影响齿形)。
加工余量:
齿部单边余量2-3mm(粗铣后留磨量),非齿部余量1.5-2mm。
黑皮面标注:非配合面注明“锻件表面保留”。
② 结构优化
腹板设计:
齿圈高度(H)与壁厚(T)比≤5:1,避免锻造折叠(如H=100mm时,T≥20mm)。
减轻孔需标注过渡圆角(R≥5mm)和拔模斜度(3°-5°)。
齿形预成形:
粗锻齿形需标注“齿廓参考线”,齿顶留冲压连皮(厚度2-4mm)。
3. 检测与质量控制
① 齿形检测
样板控制:标注齿形样板检查区域(至少均布4个齿)。
热处理变形补偿:淬火前齿形公差放宽30%(如齿向公差从0.02mm放宽至0.026mm)。
② 无损检测
UT/MT检测:
齿根圆角区100%超声波检测(缺陷≤Φ1.6mm),磁粉检测齿面(按JB/T 6061-2007)。
硬度测试点:标注齿顶、齿根、心部3处硬度范围(如HRC 58-62)。
4. 特殊要求
① 材料与热处理
材料牌号:如20CrMnTi(渗碳淬火)、42CrMo(调质+高频淬火),注明锻造比≥4:1。
热处理工艺:
渗碳层深度(如1.2-1.5mm)、淬火后回火温度(180-200℃)。
② 装配与标记
定位标记:键槽或销孔旁标注“装配基准”符号。
动平衡要求:高速齿圈标注动平衡等级(如G6.3级,残余不平衡量≤5g·mm/kg)。
5. 图纸规范化
① 视图与标注
必含视图:
主视图(全剖或半剖)+ 齿形局部放大图(标注渐开线参数)。
端面视图(显示均布孔/槽位置)。
参数表:附加齿形参数表(模数、变位系数、公法线长度等)。
② 技术说明
复制
1. 未注锻造圆角R5,拔模斜度5°。
2. 齿部淬火硬度HRC58-62,心部HRC30-35。
3. 终检需全齿圈三坐标检测(齿距累积误差≤0.05mm)。
常见设计误区
齿根圆角过小:易导致锻造裂纹(建议R≥0.4m,m为模数)。
余量分配不均:齿顶与齿根余量差异大导致加工后硬度层不均。
基准冲突:径向基准与轴向基准未分离,导致检测误差。
通过以上要点,可确保齿圈锻件图纸满足锻造可行性、齿形精度及热处理工艺要求,减少后续齿形修整或报废风险。建议结合齿轮专用软件(如KISSsoft)进行齿形应力校核。
我们只做好锻件 环形锻件www.duanjian8.com
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永鑫生锻造厂提供!